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掀起了国内游的新一轮高潮。经文化和旅游部测算,今年劳动节假期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32.3亿元。值得关注的是,乡村旅游回暖提速,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专项调查,游客游览山林水草景区比重为30.8%,城市周边乡村占比26.8%。
近年来随着国内乡村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乡村游的人流量和收入势头一直良好。
乡村旅游的优势在于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和人流分散不聚集,其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疫情防控要求,亲子研学、采摘体验、郊野漫步等多种项目亦能为人们提供与传统旅游截然不同的感受体验,乡村旅游成为后疫情时代重振旅游市场的重要力量。
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有利于推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仅可以增加乡村经济收入,还可以逐步推动乡村产业的优化升级,进而助力区域乡村全面振兴。
但要辩证看待乡村旅游的兴起。乡村旅游的集中爆发对旅游目的地来说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考验。纷至沓来的游客冲击了原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得平时一些不怎么明显的问题显性化了。
有些地方看上去热热闹闹,接待游客不少,但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收入预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效果也不明显。这就是“旺丁不旺财”现象。
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产品层次较低,是致使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游客反映较为集中的吃住行价实不符,卫生状况不达标,治安保障不到位,有吃的没玩的等。
游客出游体验不佳会导致两种后果。一是挫伤当地的旅游品牌。二是容易使村民内部产生分化,一些人则无法将自己嵌入到这套“野蛮生长”的经营体系之下。为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要检视并系统全面重视乡村旅游的质量问题。
一是加强规范。规范的意义在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散和乱,则必然降低效率。对于具有公共品牌性质的乡村游来说,任何一个环节上的不守规矩或者没有规矩都会对乡村游品牌产生损耗。因此,需要做的就是归拢与规范,归拢经营主体,梳理关键节点,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