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在朝天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中,撤并原汪家乡和原李家乡(不含老林村)成立李家镇,幅员面积122.9平方公里,总人口1.53万人;2020年5月,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现辖11个村1个社区,65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小组。
怎样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改革成果转化运用、惠及广大群众?李家镇紧紧围绕打造“高品质森林康养会客厅,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镇”定位,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红色党建大引领
初秋时节的李家镇永乐村,姹紫嫣红的各色花朵争芳斗艳,步游道随处可见游客赏花拍照的身影。
民房升级成“民宿”,山地变成“聚宝盆”。李家镇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经济发展,成立了李家镇康养旅游联盟党委,充分发挥党支部、支部书记、党员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采取“红色党建引领+绿色经济发展+康养旅游”发展模式,把康养旅游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坚定不移的打造高品质森林康养会客厅,农旅文融合发展示范镇。
目前,李家镇康养旅游党建示范带涵盖6个村20个组,核心区面积30余平方公里。发展农家乐、乡村酒店、特色民宿300余家,辐射带动农户近2000户,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康养旅游发展成效明显,旅游业逐步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直接带动就业2000余人。
据统计,2019年,李家镇接待游客达20万余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2500余万元。
特色产业大发展
“现在我们这边的蔬菜产业发展的很好,仅山葵育苗大棚就占地84亩。”走进卫星村农业现代示范园区的山葵种植基地,一眼望去,绿意盎然的山葵长势正好,惹人喜爱。卫星村支部书记陈功华介绍,园区占地205.9亩,长期在园区务工的贫困户就有30多人。
“上午我们已经卖出五车甘蓝了,出货50多吨。”正在装车卖菜的青林村二组村民王德坤和妻子姚桂英忙得不亦乐乎。王德坤和姚桂英夫妻二人今年在卫星村租种了一百多亩田地,预估今年收入可达五十多万。姚桂英指着绿油油的甘蓝,和记者拉起了家常,“我们在卫星村租种土地,富了自己,也让周围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大家一起富起来。”
据了解,仅王德坤夫妻租种土地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就带动了卫星村周边30多户百姓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每户年均收入达到一万多元。
便民服务大提升
走进位于原李家乡政府驻地的李家镇便民服务分中心,新增设的“李家镇康养旅游服务中心”的标牌格外醒目。
李家镇党委书记王德东介绍,两项改革后,李家镇政府精准定位,重构经济发展新格局,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创新监督管理机制、强化村组便民服务,切实消除了群众的顾虑。与此同时,为充分发挥村常职干部作用、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李家镇创新建立镇村干部“周二集中办公制度”,采取接访、走访、会访等方式把服务群众工作做到群众身边。
便民服务分中心负责人喻子彪介绍说:“便民服务分中心新增了康养旅游咨询服务、矛盾纠纷调解、政策咨询宣传等服务项目,严格落实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的服务宗旨,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便民服务增强了,群众更加满意了。”